English

向新科技革命进军

1999-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记者 杨振武 新华社记者 尹鸿祝 秦 杰 我有话说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中国面临着新的挑战。

北京的金秋里,一个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来自各方的代表共聚一堂,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共商大计。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被确立为中国科技跨世纪的战略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号召:“向新科技革命进军”,这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强烈共鸣。

创新,中华民族新世纪的战略抉择

创新,是这次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与会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连日来,代表们围绕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畅所欲言,认真讨论。

科技部部长朱丽兰表示,技术创新不是纯粹的科技概念,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而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通过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转变为产业竞争力,转变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是一项攸关全局的战略举措。这次大会,将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认为,当前经济中的许多问题,要靠技术创新来解决,抓技术创新,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要以市场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机制转变为突破口。深圳市市长李子彬对此深有同感,他说,深圳依靠科技进步飞速发展,其中重要一条经验是认真抓了技术创新工作,并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过程中的推动和引导作用,着力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在高科技领域屡有建树的福建新大陆集团董事长胡钢对创新的作用也颇有感触,他说,我们以前与外国合资合作,但是外方只卖产品,不卖关键技术,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后来,我们立足国内,自强不息,终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产品,现在国外纷纷想从我们手里买技术。这就证明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结合正在进行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21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的知识创新工作必须使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据一席之地,技术创新工作必须保证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对创新精神的深刻阐述成为与会代表们的共识。

实现产业化是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科学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是举足轻重。

代表们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80年代初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提高到1998年的百分之四十二。技术进步提高了工业的产品质量,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从1970年的百分之七十四升到1997年的百分之八十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显著。1997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6417.7亿元,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至百分之八点一;高新技术企业达5万多家,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至1998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九点八。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以自身企业的发展经验,证明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最能体现技术创新特征的是高科技产业,在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在其工业中的比重已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达到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只能通过企业来实现。因此,中央一直强调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离开企业这个主体,技术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认为,在我国步入跨世纪的发展中,要着眼于抢占科技制高点,不能再走扩张式发展的道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要解决如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能激发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新的体制与机制。要着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提高和发展,带动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

北京市市长刘淇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狠抓落实方面,重点突出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要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和鼓励科研机构以及广大科技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发展,是一个国家后来居上的成功经验。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走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跨越发展道路,是这次大会的又一个热门话题。

在讨论中,与会者普遍认为,我国要在下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就必须采取措施,在一些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我们有了较强的科技实力和一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在一些科技领域已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后发的优势;有新科技革命提供的良好机遇,有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被誉为“现代毕升”、汉字激光照排的发明者王选介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本身就是跨越式发展的产物。目前,北大方正经过3年努力研制成功了基于数字视频服务器的应用系统。这一技术跨越了国外通常要走的模拟影像带、数字影像带的技术道路,一步跨越到最新技术,这将成为北大方正又一个新的支柱产品。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认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培育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加强素质教育,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是为实现跨越奠定基础的当务之急。高校的科技力量是科技事业的一支生力军,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教兴国中的重要作用。

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院士对中国在科教兴国中崛起充满信心:我国正处于为加速科技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而进行战略抉择的关键时刻。在技术路线的决策上,既要看到现实性,也要有超前性、预见性。创新也一定要有所预见,有所超前。中国的市场如此之大,国情十分特殊,发展的压力又如此迫切,我们不可能永远依靠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技术来继续我们的工业化。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大胆创新,将自主创新和世界已有的科技、工业文明的精华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